時間:2022-05-10 點擊: 次 來源:不詳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在5月2日播出的《這就是中國》節(jié)目中,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和副院長范勇鵬以云討論的方式,對俄烏沖突中的“信息戰(zhàn)”展開了探討。主持人何婕提到,信息戰(zhàn)對于個體來講往往是后知后覺的,但效果又已經造成了,這一點怎么來破? 張教授表示,看西方的媒體,包括CNN、BBC,它基本的基調非常簡單的,就是烏克蘭人民在英勇戰(zhàn)斗、抵抗侵略,俄軍打得一塌糊涂,最后就是侵犯人權等等,但是這個稍微時間長一點,你就發(fā)現它很多東西經不起推敲。比方說,張教授看到一個例子,后來知道是,烏克蘭一位成為網紅的婦女懷孕,在醫(yī)院里受傷,臉上是血,然后它就造了這么一個輿論,它達到就是你講的這種效果。但后來這個女孩子自己站出來說,當時不是這樣一個情況。 所以這個東西某種意義上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,你做得過火之后,結果反而是反噬你自己了,F在整個后真相時代,所以對任何一個個體,包括中國的觀眾來說,你自己要有判斷能力,很多東西憑常識就知道了,這個可能是帶節(jié)奏的。 另外比方說,烏克蘭講的輝煌的戰(zhàn)果,你一聽里邊肯定水分很多,那么大概就可以平衡一下,最后逐步逐步地水落石出。 (素材來源:《這就是中國》節(jié)目組 編輯:劉清揚) |